魔都渡劫记2022-06-04

很多时候,心气是决定成不成事的关键。心气不坠,未必成事但皆有可能;心气一坠则万事休矣。我自己最近做生活小记录这事,就是一例。前天上班日因工作太忙,迁延至傍晚实在有点累,就断更一日。昨日则纯粹是一时犯懒,遂连漏两天。

最初纯粹是封控无聊、不时在朋友圈发点鸡零狗碎的闲言碎语,排遣情绪。后因魔都疫情日益复杂、封控渐紧,家人又散居四方,时时询问生活如何、封控如何。为缓悬心,图省事才在朋友圈规律性晒每日午餐,进而发展成每日话痨,晒午餐倒变成可有可无了。其间经历了各种开公众号、直面各种不可言说、买域名搭网站等一系列的折腾。费劲是真费劲,但也不算毫无收获。一则总算找到了些一日三餐与日常工作之外的事做,打发掉封控最初的无聊日子。对所谓的卖文为生的种种不可言说也有了一手体验。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则是把丢了近二十年的写字重新捡起来,虽质量堪忧。就是苦了周遭的亲朋好友、故知新交,天天看我荼毒朋友圈。

一如前两年老同学劝我日常多写点豆腐块儿,记录记录日常生活的寻常饮水与随时随地的所思所想,到底给这日子雁过留痕。当时甚以为然、雄心勃勃,事后却虎头蛇尾、抛诸脑后。这次开启强迫症式规律更新后,每天一睁眼脑子就在转念今天瞎扯点啥,颇有点开专栏的压力感;也像当年中学考试写作文一样。当年写作文还比较蛮荒、没有如今的应试作文的套框架、背范文的那些套路,字字句句全靠临场发挥。一般我习惯拿到试卷后第一时间看作文试题,然后边做前面的题目、边潜意识酝酿该作文如何排兵布阵。一般结果也还过得去,最大的敌人往往是我自己性子慢导致时间不够、没来得及写完整。这次疫情算是因祸得福,起初还有点搜肠刮肚凑字数嫌疑、到后来竟可从容应对平均每日一千五百字。没有质、但可以先起量嘛。

昨日端午,起床甚晚。吃过早饭后,出小区在附近走了一圈、补充点家里紧缺的物资,匆匆在附近的小步行街和菜市场逛了一圈就回来、继续躲进小楼成一统。魔都刚刚解封、恰逢端午小长假,朋友圈看到市中心各种人挤人。甚至好些咖啡馆、酒吧迫于最新的开放政策不可堂吃,出现了市民打包甚至自带酒水后在旁边的公共区域休息、闲聊的滑稽场景。可谓一时之景。

约莫最新的政策是快递小哥尚不可进入小区内部。之前用于小区内统一中转分发外卖、快递的架子被移到了小区大门外。各种快递、外卖开始井喷,堆满货架上下几格尚嫌不够。旁边的马路牙子上,顺丰小哥干脆直接开始摆摊分发,一派繁忙景象,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景象。先是有封控几个月累计的网购需求,叠加迫在眉睫的618大促,短时间内的快递压力可想而知。回家路上,路过旁边的盒马快递分发站,看到约二十来个等快递分发的小哥,不足往常的四分之一。人员稀少、彼此无话,与以前那种人车混杂偶尔侵占至人行道、间杂刷抖音短视频的喧闹情形对照,相去甚远。有些人,走了就是走了,回不来的。

可能盒马内部政策还未调整,所有快递小哥都穿着大白在收货、等货一如解封之前。其他外卖、快递人员并无此例。六月魔都的天气,时不时暑热难熬、水汽淋漓,想想都难受。

小区对面的马路边停着一辆重卡,上载五台常态化核酸检测亭。看样子是用来解决周边各小区内的常态化核酸检测需求。在解决问题的效率上,某些部门不可谓不努力了。只是方向一旦错了、执行力越强其实越可怕。姑且把谁来出钱这笔糊涂账放一边,单说努力方向就是值得讨论的问题。不把力气花在疫苗研发、疫苗接种排查上,而是花在所谓常态化检测上,完全理解不了这种脑回路。说它是几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候选者都不为过。

小区旁边是社区卫生中心。出门时还没有到点,尚未无人排队做核酸检测。回家时候已在大门口排起了近百人的长龙,一弯一拐排到了永泰路上。而就在旁边100米不到的公交始发站,有一个常设的核酸检测帐篷,门前只有两三人。显见的,一是信息尚未充分流通;另一方面,其实反应了具备基本信息检索能力之人尚在少数,并不像某些人以为的那么普遍。更不必说这两日在朋友圈、微信群看到的各种因为常态化核酸检测引起种种哭笑不得的闹剧。除了开眼之外,别无可叹。

小步行街上,行人寥寥,只有各种门脸的理发店前大排长龙。前几年的统一规划改造折腾掉最后的一口烟火气以后,元气一直未复。疫情三年,更是每况愈下。能开门的门店,不足一半。每走个十几二十步,就可以看到一家门上还贴着封条“疫情防控临封”、人去楼空。封条上连个最基本的橡皮图章都没有,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效力。应开尽开,说起来就是一句口号;至于开不起来的怎么办呢,永远缺下半句。这些外来的打拼者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了,至于每一家门店后面连着多少家庭的生计与悲欢离合,在大时代里面约莫就等于一粒尘埃。及至全城统一解封,就更没人顾得上来善后这些被封之家。只有一家宠物店,门开着、但封条还顽固地沾在门上,像示威一样。

恰逢端午,本意是要来小吃街买两颗粽子应景。结果街头走到街尾只看到一家卖粽子的,还只有豆沙馅儿。粽子、八宝粥这种节令食品平时是毛利率很好的单品。往年时节,但凡是卖吃的,不管是水饺铺还是鸡蛋饼摊儿,都会争相兜售。这些往往有专门的供货渠道,不需要摊主自己去加工、只需购入半成品微加工即可。显而易见,这是供应链尚未恢复的具体而微。

与上次出门放风三小时相比,昨日出街唯一可观之处是楼下的盒马、永辉门口不再有排长队进超市的人流。社区卫生中心的马路对面,隔壁小区种植的凌霄花开得正艳,满架青翠间杂红大花,甚是好看。时势比人强,究竟夏日已至。小时候读舒婷的诗,给此花套上了爱攀高枝的印象,甚是不喜。直到把花和名对上之后,才发觉错的有点离谱,这是题外话。

这个端午最大的不同是,大约终于没有了甜党、咸党之争。这本是当年大家无聊时的一种消遣,无甚必然的对错,因为必然对错的背后折射的是忽隐忽现的一元价值观。大家转而讨论的是端午节究竟是纪念伍子胥还是几年屈原。这个反而有点意思,尤其是在今时今日。

屈原,姓羋、氏屈、名平、字原,楚國人。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母亲姓羋、父亲姓屈,楚国贵族,约等于今天说的姓赵。他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,无非就是面临“燕雀乌鹊巢堂坛兮”的境况,进不能奋起以清君侧、澄清寰宇、退不能忍气吞声、同流合污,所以痛苦。直至都要投水而死了,名字还只能叫《涉江》而不是投江,憋屈之意可见一斑。

同样面临着“我爱楚王、楚王他妈的不爱我”的问题,同样姓羋、同样是楚人却比屈原早二百多年的的伍子胥,就爱憎分明得多,或者说更符合今天的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得多。

伍子胥,姓羋、氏伍、名员(yún)、字子胥,其事迹也流布天下、广为人知。无论是过韶关一夜白头也好,鞭尸三百也罢,作为一名士大夫处处昭显出与屈原的截然不同。你楚王不喜欢我、甚至要杀我,老子可以跑、哪怕跑到敌国、哪怕跑到一夜白头。及至大仇得报,带领吴国灭掉楚国后,还要将当年得罪他的楚平王掘墓鞭尸。好朋友提醒他说有违人臣之道时,他的回答可不是后世儒家“君不君、臣不臣”的那一套,而是直接说“吾日暮路远,故倒行而逆施于道也”。一句话爆出两个成语“日暮穷途”、“倒行逆施”的出处,这当然是太史公的伟大之处,但也显见得伍子胥与众不同的性格。现在这两则成语的用法,与当时的字面意思略有出入。伍子胥当时的说法,换成今天的话说,相当于说老子年岁已高、再不报仇就晚了。及至不见容于吴王,逼其自杀前,他还要留下遗愿:必取吾眼置吴东门,以观越兵入也。性格极致,可见一斑。

屈原是典型的乡愿性格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,实在不行了还可一死;伍子胥则是典型的睚眦必报的脾气,甚至可以狠到连名誉都不顾的地步。从这点上说,今天提倡伍子胥似乎比屈原更有意义。唯其如此,方可守护一星半点的个体权益。而历朝尊屈而讳伍的原意,一是朝廷比谁都明白其中之奥义,看破不说破、不给自己惹麻烦。同时待价而沽、货与帝王家的读书人乡愿加忌讳,更是风助火势。

个人与国家之间,该如何相处,两千多年前的伍子胥与屈原给出了截然相反、而又各占其理的两种答案。至今犹有讨论的意义。

儿时记忆里的端午节,除了雄黄酒、菱角糖之外就采集百百草了。传说这一天采集的所有植物均可入药,小时候每到这一天就会背个背篼采满一筐、尽量避免重样。有没有入药、有没有效果自是不知道的,倒是因此认识了不少植物与药草,虽然好多名字都是本地土话、与学名或者药名完全隔膜。昨天本想去菜市场卖点艾草、菖蒲回家挂一挂去去晦气的,到底去的晚了,没看到合适的,只好连意思意思的意思都变得没有意思、给打消了。

没到端午想的另一个东西就是陈与义的那首词。对,就是那个写出了“杏花疏影里,吹笛到天明”的陈与义。其人于今仿佛有点名气不彰的嫌疑,不知何故,我却特别喜欢他的几首词。譬如这首写端午的《临江仙》:

高咏楚词酬午日,天涯节序匆匆。 榴花不似舞裙红。无人知此意, 歌罢满帘风。

万事一身伤老矣,戎葵凝笑墙东。 酒杯深浅去年同,试浇桥下水, 今夕到湘中。

用典极少而文意通透,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。唯有敬佩的份儿。

聊作此篇,补记端午,反正今日诸事不可言说。

img060403 img060402 img060401 img060404